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黄霖教授团队,完成了一例寰椎3D打印假体重建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这是我国医疗界利用3D打印个性化植入物进行骨肿瘤修复的又一次成功应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是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患有颈椎肿瘤,肿瘤位于寰椎。检查发现肿瘤已经破坏了患者寰椎右侧侧块及前结节的骨头,加上肿瘤已经包绕了一侧椎动脉。一旦任由其发展,轻则出现疼痛难忍、四肢瘫痪,重则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在明确了诊断之后,黄霖教授团队对患者的寰椎稳定性进行了评分,SINS评分达到14分,提示患者寰椎存在不稳定,需要手术处理。
然而,完整切除肿瘤的手术难度极大。根据黄霖教授,寰椎是人体的第1节颈椎,颈椎管里容纳了高位脊髓,寰椎部位特殊,紧邻延髓等生命中枢和椎动脉、颈内动脉等大血管,手术一旦损伤,可能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因此,寰椎曾经一度被称为“手术禁区”。
即使能够完成肿瘤切除,由于肿瘤累及寰椎侧块,此处为枕骨和颈椎的承重衔接处,切除后必须予以重建。但是,寰椎形状极其不规则,手术切除寰椎肿瘤后如何重建和内固定也面临巨大挑战,黄霖教授团队决定采用个性化3D打印钛合金假体这个技术来解决该问题。
考虑到寰椎部位特殊、形状不规则,手术固定难度很高,黄霖教授团队迅速组织科内会诊,邀请多学科会诊讨论,充分讨论手术风险与对策。经过周密术前讨论,制定了严谨的手术方案及多套术中应急预案。为了减少经口腔手术感染的风险,黄霖教授团队决定联合口腔颌面外科李劲松教授团队,采用颈椎咽后外侧入路精准切除寰椎肿瘤病灶,通过个性化3D打印重建固定、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的方法,为患者切除肿瘤病灶和重建脊柱稳定性。
手术中还应用了脊柱外科各种“高精尖武器”保驾护航。例如,利用O臂扫描360°全方位扫描,术中评估切除范围和内固定重建情况;术中导航系统提供实时定位,精确指导手术;术中神经监测,全程监测术中神经功能,降低神经损伤风险,保证手术安全;超声骨刀辅助精确切除肿瘤病灶,不损伤脊髓、神经和椎动脉等重要软组织。
手术最终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手术目的,即顺利切除肿瘤,未伤及重要器官及软组织,内固定重建位置良好。手术时长13个小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5天转回普通病房,一周后下地行走,正在接受综合治疗。
以上信息来自:信息时报
在以上寰椎3D打印假体重建手术的应用中,3D打印技术在实现精准的椎体植入物定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在复杂骨科肿瘤修复手术中已成为刚性需求。
3D科学谷《3D打印与骨科植入物白皮书2.0》
相比传统植入物或传统手术修复方式,3D打印椎体植入物的另一优势体现在骨科植入物性能的提升上。这是由于3D打印技术在制造多孔结构、拓扑优化结构等复杂结构中具有优势。
3D科学谷《3D打印与骨科植入物白皮书2.0》
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个性化植入物制造中,也同样在已商业化的标准化植入物制造中发挥价值。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观察,2016年之后,美敦力、史赛克、Zimmer、强生在内的骨科医疗器械制造商都拥有了获得FDA 注册证的3D打印脊柱产品组合,专注于脊柱植入物领域的新兴制造商 Nexxt Spine ,在2017年投入3D打印植入物研发之后,短短2年内完成了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跨越。3D打印产品,特别是3D打印脊柱融合器几乎成为国际上知名脊柱植入物制造商的标配。
国内已有一例获得CFDA注册证的3D打印脊柱融合器产品,而随着《3D打印脊柱融合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完善与落地,国内3D打印脊柱融合器商业化将迎来加速跑。虽然国内3D打印植入物商业化速度晚于国际企业,但我国医疗机构在复杂骨科手术中对3D打印植入物的临床应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与上海晟实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早在2003年就获得个体化人工假体注册许可证(包括髋、膝、肩、踝、腕关节,并开展了多例个性化3D打印人工假体植入手术。
白皮书下载,加入3D科学谷产业链QQ群:529965687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2509957133@qq.com
欢迎转载,长期转载授权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