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打造现场3D打印可居住可交付的两层建筑

3D打印在建造房屋、桥梁等大型项目领域的潜力到底是什么?其实答案并不神秘,3D打印技术自由造型的技术特点打开了其在建筑领域应用的神奇之旅,那就是实现传统制造技术难以实现的从力学到声学,再到美学的结合。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与科研机构对3D打印建筑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在建筑结构打印装备、材料以及设计方面获得了进展。最近,由上海建工、南京嘉翼精密机器制造公司、东南大学联合打造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上海建工3D打印科技试验楼项目已完成第一层建筑3D打印施工,目前正在开展第二层建筑的3D打印施工。

Valley_Construction© 3D科学谷白皮书

block 满足现行标准的3D打印建筑

该项目建筑使用面积52.8平方米,高度6米,上下两层,打印整体用时约50小时。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灵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史展览馆投入使用,成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可居住、可交付使用的现场3D打印二层建筑。

Jiayi_Con

项目采用了团队自主研发制造的3D打印装备,该装备为国内首创实现粗骨料混凝土材料泵送的现场原位3D打印装备,可实现超大型建构筑物的智能化现场原位3D打印建造。

项目采用了团队自行研发的3D打印混凝土材料产品,并在现场原位3D打印中首创局部使用了含粗骨料的3D打印混凝土材料。项目同时研发了固体废弃物材料用于3D打印,固废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绿色环保。

目前3D打印建筑推广应用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缺乏相应的完善标准,为此项目团队首创设计出满足现行标准的框架+砌体+叠合板结构3D打印建筑。自承重墙体和局部柱及梁模板通过3D打印技术完成,框架结构作为承重结构,该种3D打印建筑结构的成功设计为项目交付使用创造条件。

在近期极端高温的天气中,3D打印建筑改善施工环境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该技术可以将人们从恶劣的施工环境中解放出来,降低劳动强度,在复杂、个性化、按需定制的建筑物、构筑物建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极端施工环境如灾区重建、核电站、月球基地等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智能建造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集团总工程师陈晓明说:“在智能建造探索之路上,大尺寸3D打印建造是上海建工优先发展的技术方向。”

多年来,上海建工依托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在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混凝土材料3D打印工艺、装备、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工程实践。此次示范工程的建设探索了现代房屋新型建造方式,可实现大规模建筑工业化生产,提升了智能建造和精益建造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知之既深,行之则远。基于全球范围内精湛的制造业专家智囊网络,3D科学谷为业界提供全球视角的增材与智能制造深度观察。有关增材制造领域的更多分析,请关注3D科学谷发布的白皮书系列。


白皮书下载 l 加入3D科学谷QQ群:106477771
网站投稿 l 发送至2509957133@qq.com
欢迎转载 l 转载请注明来源3D科学谷 l 链接到3D科学谷网站原文。

分享:

你可能也喜欢...